楚国兰陵县。
荀子正在给学生上最后一课。
荀子年幼时曾在稷下学宫求学,之后被春申君看中,被任命为兰陵令,在兰陵长期执政,执政之余,在兰陵设立学堂讲学。
史书记载荀子是儒家弟子,但根据后世传闻和记载,严格意义上来说,荀子是杂家代表人物。
杂家,便是将百家学说杂合在一起,分类总结。
荀子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教出的弟子也是术业有专攻。
更重要的是,荀子不想儒家的弟子一样只会说空话,而是个知行合一的实干家。
荀子在课堂的最后为学生指出一条明路:“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
大意为:秦国历经四代先王的不懈努力,崛起是必然的,靠的不仅仅是运气。
坐在草席上的众人点头,秦国的四位国君均有作为。
秦孝公通过商鞅变法,依法治国,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惠文王、昭襄王、庄襄王继承他的遗志,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即便是战国四公子,即便是精兵悍将,即便是九国合纵攻秦,也大败而归。
自从那以后,秦国的强盛已是大势所趋,无人可挡。
人群中的两人博古通今,才华横溢,对荀子的观点深表赞同
其中一位,他的政治理念奠定了后世千年的基本格局。
而另一位,他的法家思想被奉为无数国君的治国理念。
未来推动大秦帝国完成大一统的左丞相李斯和集法家思想于一体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lenglengbb.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