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木家族是个很离奇的存在,要知道,在倭寇国明治维新之前,大部分倭寇人都是没有正式的姓氏的。所以,在1875年,明治维新后的倭寇国就颁布了最高级别的太政令《苗字必称令》。
苗字是什么意思?在倭寇语里也叫做名字。但这里的名字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连姓带名的名字,因为在倭寇国的法律中,苗字被称为氏,而民众则一般将苗字称为姓。
其实大部分人没有明白姓氏的含义。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也就是说,姓是祖先的,而子孙后代的姓名是氏,属于姓的分支。
以年绶为例,现在都认为年绶姓年,但他这个姓严格意义上是氏,这就是为何要叫年氏的原因。而年氏的姓往回查,应该源于姜姓和严姓。按照史记记载,上古时期有十二姓——“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依殷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
在我国先秦文献中并没有姓氏的区分,姓氏是之后才有,以前的人往往既有姓也有氏,一个姓又往往可以派生出很多姓氏,如姬姓派生的姓氏就有周、吴、郑、王、鲁等等。所以,氏的数量大过于姓。
在倭寇国的历史上,只有地位崇高的人才配拥有姓,也就是苗字。长期以来都是统治阶级的专属,只有武士公卿才配拥有苗字的权力,其中下层武士都不一定拥有。其他百姓都没有,充其量有个称谓,类似大郎、二郎、三郎、次郎之类的。就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幺的意思,基本上就和编号一个意思。而在明治维新时代,为了体现所谓的四民平等,所以就颁布了《苗字必称令》,之后规定所有人都必须得有姓,普通百姓就犯愁,因为他们的祖先都没有,自己哪儿来的姓?于是,就找比较德高望重的长老或者村长之类的想办法。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lenglengbb.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