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有你的余生
-----正文-----
离婚这事姜父姜母早有想法,程归时不在意他哥嫂的意思,但不能不在意姜一望的心情。
第二天一早趁姜一望睡着,程归时给姜父打了个电话,说姜一望在他这里。
“那就好那就好。”姜父好像一点也不担心,“那个,小程,你要不让一望接个电话?我这去上海的机票都订好了,下午就得走了。”
程归时沉吟几秒:“一望愿意去吗?”
“欸这。”姜父打哈哈,“这有什么愿不愿意的。一望成绩不错,出了分直接填个上海的学校,以后在上海发展......”
“我去问问他。”
程归时回到卧室,指尖戳戳姜一望的脸蛋,把小孩戳醒后低声问他:“一望,想不想去上海?”
姜一望咬住他的手指,含糊道:“不想。”
姜父那边电话还通着,听见动静不满道:“姜一望你怎么回事?赖你叔叔家不走了是吧?赶紧给我回来!”
“我不!”姜一望吼回去,“我不去上海!我不跟着你!”
他夺过程归时的手机挂掉电话,整个人缩回被子里。
程归时想笑,没敢笑出声。嘴角弧度放肆上扬,蹭到床上躺在他身边:“想不想去北京?”
姜一望不答。
“广州?”
姜一望没动静。
程归时这下愁了,“那......成都?武汉?”
“闭嘴。”姜一望恶狠狠伸出头瞪他,眼睛还肿着。“你去哪我去哪,你有钱乱跑我就跟着你跑,你不能丢下我,随便去哪里。”
“这哪能随便啊。”程归时心里一阵嘚瑟,甜味从心尖一直蔓延到舌尖。“你还得上大学呢......”
“上大学也要跟着你走。”姜一望还想睡,声音渐渐低下去,“去哪都跟着你。”
话虽这么说,但姜父是姜一望的监护人,虽说不待见这个儿子,心底更不待见程归时这个弟弟。
姜一望在程归时家住了这么久,姜父有心要和程归时撇清关系,自然要带姜一望走。
他改签了机票,下午去了程归时家。姜一望给他开的门,看见他爸的那一刻眼圈又红了。
“走不走?”姜父开门见山,“别老是麻烦你叔叔。”
“你要是嫌我烦大可以不要我。”姜一望不让他进门,“你自己去上海,反正这么多年你从来没管过我,现在又管我干什么!”
程归时听见了动静,拉下姜一望的手把姜父迎进门。屋中的装潢让姜父表情有些扭曲,偏头咽下一口浊气,试图和姜一望好好聊一聊。
不想姜一望直接上楼回了房间,心安理得地把难题抛给他叔叔。
姜父傍晚才走,程归时去楼上喊姜一望,说要履行约定带他去吃大餐。
姜一望出门前还兴奋着,坐上车便有些坐立不安,瞥了程归时一眼又一眼,最终憋不住小声问:“你们俩谈了些啥?”
程归时一脸沉痛:“一望啊,叔为了你,脸脸都不要了。”
“啊?”姜一望吓了一跳,“你给他跪下了?”
“去你的。”程归时想淡然一点,老脸到底挂不住。“我跟他谈了谈你的监护权问题。”
姜一望看着街道旁后退的树木,视线渐渐挪到远处只露出个边缘的山,手指攥紧了安全带:“怎么说?”
“你爸还是你的监护人。”程归时伸出一只手握住他的手指,“但是以后,你不用再担心他会把你要回去,也不用担心他把你抛下了。”
程归时到底和姜父谈了什么姜一望怎么也问不出来,但那天那顿火锅吃得很香,他一辈子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火锅。
因为那天傍晚,程归时对他说:“你只要去你想去的地方,别的事我来替你扛。我比你大十九岁,替你扛是应该的。”
姜一望给他叔叔碗里添了肉,心想等你老了我也替你扛。
年龄或许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也会是彼此心中最纯净的念想。
他们可以跨越十九年的光阴,相聚在同一个暮色渐浓时,于街道上牵手,在日光下拥吻。
.
若说济南夏天又热又晒,北京也不比济南好到哪里去。姜一望压根不想出门,被程归时笑话活得还没有老年人有活力。
“没用的,你再刺激我也没用的。”姜一望窝在沙发里,中央空调吹着温度适宜的风。“我出去也不能给你省几毛钱电费。”
程归时故作委屈:“宝贝儿,我车钥匙真的丢了,你开车来接我不好吗?公司里好多人有对象接的。”
姜一望看了眼时间,干脆拒绝:“你,打车,或者坐地铁回来。”
为了要求居住环境好,他们的新家地方比较偏,因此程归时的公司离家就很远。程归时无奈地挂了电话,看了眼窗外热气腾腾的夕阳,认命般看文件,心烦意乱地看了一个小时。
要打车还得走一段路,程归时没姜一望怕冷,但他比姜一望更怕热。
出门便是扑面而来的热浪。程归时扯松了领带,加快步伐往外走。
“程总!”
他蓦然抬头,不远处姜一望手肘撑在车窗上,朝他吹了声口哨:“对象来接你回家了!”
车里开了空调,程归时捡回一条命,长长地出了口气。姜一望一手开车,一手绕着他的车钥匙玩:“这不是你车钥匙吗?有人捡了放在前台姐姐那里了,你也不知道跟人打听打听。”
程归时扣住他的手,沿着掌纹摩挲:“怕你知道我跟别人说话吃醋。”
“嘁。”姜一望撇嘴,“你那奔驰都开了好几年了,怎么也不换换。”
“因为我曾经开着它接送你上下学,还在它的见证下第一次遇见你。”程归时笑了笑,“说什么也不能丢了。”
“那就留着收藏吧。”姜一望在等红灯的空当偏头对他说,“把过去的四年一起收藏起来。”
崭新的黑色汽车汇在车流中奔向暮色,程归时的声音远远散在风里。
“以后的每个四年,都要收藏起来。”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