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完
-----正文-----
“回去告诉魏帝,想见子高,就亲自来建业。”
孙权说罢,烧了使者带来的绢帛,火光在他的瞳仁里跳跃。
此举挑衅且决绝,他心里已经勾勒出曹子桓气急败坏的模样了——曹丕来不了,江面冰封,曹魏的战船根本无法渡江。
送走了魏帝的秘使,孙权提笔修书一封,写罢装入竹筒,封上泥印收好。
信是写给孙登的,他想,要是曹丕真的来了,他就把子高从武昌召来。①
人有的时候明知无望,但依旧会抱着些许希冀。曹魏的大军不能渡江,但曹丕自己过来还是可以做到的,虽然魏帝才不可能以身涉险,但是万一呢?
万一他真的来见……他们的孩子。
孙权觉得自己跟曹丕算孽缘。
孽缘始于十七年前的赤壁一战,曹魏的先武帝在那“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他们如今的陛下却跑去了东吴的后方搞刺杀。
明明江东没有半分像当年的强秦,挟持天子的曹贼也跟太子丹丝毫搭不上边,但曹子桓就硬是要学荆轲。
然后果然跟荆轲刺秦一样失败了。
孙权看这小刺客长得不错——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此人剑法高超,被捕之后也算有骨气,所以没有杀他。
仁人志士嘛,得招揽,他要挖曹操的墙角,就像当年曹操挖走华歆王朗一样。
也不知是招揽过程中对这小刺客太好,还是他孙家二郎的相貌过于英武,孙权最终把人招揽到了榻上。
现在想来,或许曹丕只是刺杀不成,所以曲线救国,改用美人计。
美人计初步成功,但孙权颇有先见之明地不让后宫干政,后来曹子桓也搞了这一套,说不定就是在江东学的。
总之曹丕在江东闹腾了一年,成果都被孙权窃取……不对,是扣留了。
赤壁告捷、长子出生、“夫人”逃跑,三个消息一溜儿来的,孙权没思考多久,拍马率军追着跑路的“夫人”去了合肥。
正好周瑜在打南郡,孙权想,干脆把合肥同夫人一起抢回来。
攻城百日,他截获两封信报——一封说将有四万兵马驰援合肥,他不怎么信;另一封笔迹分外眼熟,信里呼那曹贼为父,说合肥告急,请父相派兵驰援。
退兵的时候,孙权心中痛骂:曹贼!奸贼!恶贼!逆贼!
孙权回去把儿子交给了徐氏抚养,下禁令不让任何人言及其生母。
他大抵明白曹丕的苦衷,知道子桓想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比旁人更为不易,但他不可能轻易释怀,更不可能让登儿认曹贼这个外祖。
徐氏知道些内情,但知道得不全,她对登儿很好。
曹丕往江东写信,年复一年地写,信中会提到孙登。
孙权出于战略考量回信,告诉他登儿会叫爹爹了、登儿长高了、登儿开蒙了……让曹丕记得自己在江东有个儿子、让他对留在江东的儿子心存愧疚,这怕不是比政治联姻都有用。
呵,爱情,孙权冷酷地想,也就曹子桓那样写酸诗的人才会信。
落笔写下准备给登儿立的字,孙权让下属将信送出,然后召集群臣,组织商讨夺取荆州的有关事宜。
最终他选定了吕蒙,去替他夺回曾经借给前任妹夫的州郡。
白衣渡江、火烧连营。吕蒙赢了,一代名将关云长殒命。孙权令割下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祸水东引。
谁知曹贼不上当,没多久曹贼还死了。
此时与曹子桓多年的交情就发挥作用了,他拿出了想要复婚的前夫的态度,曹丕称帝他恭贺、曹丕索要珍宝他送、曹丕想变更孙登的抚养权……
这可不行。
孙权写信说,哎呀子高还小,等解决了人生大事再送去洛阳呗?
曹丕回,洛阳也可以解决人生大事,朕来替子高相看。同时还附上了策书,内容是封孙登为东中郎将、万户侯。
待遇很亲生,但是孙权不送。
此时前任妹夫已经从夷陵逃到了白帝城,荆州稳了,孙权争夺抚养权的底气大大提升。
“子高,父王无论如何,都不会送你去洛阳为质。”
孙权看着儿子的脸,这孩子比起他,更像曹子桓。他想曹丕十三四岁的时候大抵就是子高现在的模样,不过子高更加乖巧懂事。
孙登那双肖似曹丕的眼睛看向他:“若江东有难,儿愿为父分忧。”
多好的孩子啊。
曹子桓第一次伐吴是个噱头,真正的目的在于青徐二州;第二次伐吴来真的了,但打到最后,魏吴都宣称自己赢了。
而这一次,魏帝再出舟师,十月行幸广陵故城阅兵,与建业隔江而望,却过不了那一江水。
孙权终于还是没有等到曹丕。
魏帝在江边长叹:“固天所以限南北也!”而后撤了军。
魏军撤退的时候孙权站在城墙上看雪,广陵、建业,两地都在下雪,两地同一片天。
他想告诉曹丕,子高跟你长得越来越像了,但现在已经没有机会说了。
曹子桓早已和他断了信件往来。
但孙权也没料到曹丕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就是被他当着使者的面烧掉的绢帛。
他想曹子桓一定是带着许多遗憾走的,其中之一就是没能见到子高。
黄初七年黄武五年,他们的孩子今年十七岁,十六年没有见过自己的生母。
孙权表示政治家的字典里面没有内疚两个字。
但他还是有一点点,只有一点点的后悔。
孙权在三年后称帝,自己回了建业,立二十岁的长子孙登为太子,令太子镇守武昌。
太像了,已经太像太像了。
在许多个恍神的瞬间,他甚至把儿子错认成二十年前的故人。
不能不承认,已经死去的曹子桓永远横亘在他们父子之间。即便子高根本不知道曹丕和自己的关系,但他延续下来的,就是那个人的血脉。
孙权无法忽视,所以选择用正当而隐秘的方式逃避。
直到嘉禾元年。
孙权次子孙虑亡故,子智也是个早慧仁孝好孩子,他的孩子们都很好,哪一个都不该先他而去。
他伤心痛哭,吃不下饭,消息传到了武昌。
孙登昼夜兼行,抵达建业的时候正值夤夜,他推开父亲的房门,屋里有药味、有酒味。
他喊了声:“父皇。”
他的父亲抬头,在看见他的一刹睁大了双眼——孙权伸手抚上那张脸,掌心摩挲着向下。他喉头动了动,而孙登听清了那两个字:
“子桓。”
-----
①黄初六年,权和登应该都在武昌,所以隔江对峙……是丕一个人的表演。这里为了强行让权丕隔江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把权挪到了建业,让我们假设权去江边准备迎战了。
在微博投稿给史厕bot过,投稿完还是停不下来脑洞,所以干脆写出来了。
结尾是隐晦的权登,给江东送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