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他的相遇,在民国三十四年
无原型,背景架空
-----正文-----
我最后一次看见他,是在码头上,人潮翻涌着,想挤入那艘船。这让我不由得联想起神话中的诺亚方舟。但他们躲避的不是洪水,而是浪潮,是革命的,解放的浪潮。我看到他,被他父亲的警卫簇拥着,进入舱房中。冥冥之中,我看到,他似乎回头看了一眼。他在看什么呢?我不住的想:看看生他养他的地方,看看这充满悲痛亦或是欢笑的故土,又或是,看看这片他父亲下葬不到半年的土地。反正,他不会是想看我罢。他不知道我来,也不希望我来罢。毕竟立下了誓言,不再相见的。当初期待或许会有的转机,如今也随海上的阵阵波涛一般,逐渐化为了虚影吧。
船起锚了,载着封建,载着过去,也载着他,航向了那遥远陌生的小岛。
我初次遇上他,是民国34年——抗战胜利,从昆明迁回故乡的那年。与这座江南小镇已分别5年了,犹记得五年前,在我10岁生辰的一天,日寇逼近,抗战胜利后我曾想,那大抵应是我此生度过的最动荡的一个生辰吧。不过后来,这个想法被打破了。家中长辈收拾好金银细软,带好地契房契(为了逃难归来后,证明他们仍是这方土地的主人)与家乡其他大族一起,向西南逃命。听说第二日日寇便侵入城中,来不及逃走的百姓便成了枪炮下,刺刀下的无辜亡魂。逃难路上,真有“山河破碎风飘絮”之感。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前路是未知的,逃向何方?最后族里长辈商议,大房二房前去陪都,而其余族人包括祖父祖母都留在相对安稳的昆明。到昆明后,为我补过了一个生辰,这是家乡的习俗,十岁生辰要大办,这寓意这这辈子无灾也无难。可宴席尚未结束,便有乞人拥入痛哭流涕乞讨饭菜,是一幕荒诞的景象了。而这,似也预示着我的命运。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lenglengbb.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