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四 持满不如盈

热门小说推荐

孙仲谋试探ing

-----正文-----

孙权问得精妙。曹丕想,他不问别的,偏偏问自己的父亲是谁,必然是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既然孙权已经有猜测,那他就不能随便说个无名之辈。

孙权猜的会是谁?

“家父是……”曹丕知道自己不能迟疑太久,“河内太守魏种。”

孙权不置可否,从盘中拿了一块糕点,递到曹丕面前。

……原来赏的就是这个。

不过曹丕也确实馋这糕点,伸手接过后咬了一口,当真软糯香甜。

但他刚刚放下心,孙权的第二个问题又来了:“为何你父在河内,而你却是从许都来的?”

这个问题其实比前一个好回答,曹丕咽下口中的糕点:“当年兖州叛乱,我父曾背弃曹公。后来曹公在射犬擒获我父,以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①我父便以我为质,向曹公表忠心。”

质子?

孙权又递过去一块糕点:“果然曹操总打别人儿子的主意。”

曹丕接过糕点,心中再次亲切问候了一番孙仲谋。

孙权看他两只手各抓一块白生生的米糕,嘴里还在咀嚼的样子,觉得分外像什么小动物,心情变好的同时戒备降低了些许。

曹丕吃得有点急,毕竟饿了半日,不过曹司空家教良好,他的吃相还算斯文。

“慢点吃,孤不跟你抢。”孙权笑了笑,然后埋头继续看他的文书去了。

孙权应该是相信他了,而且魏种远在河内,孙权也难以查探他这个身份的虚实。曹丕想,这下自己可以先跟在孙权身边,看看他江东有什么动向,以及哪家的孩子适合带去许都为质。

曹丕边吃心里边打小算盘,那边批阅竹简的孙权又抬起头来,不经意似的追问:“是曹司空让你来吴郡的吗?”

“咳咳咳!”曹丕被呛到了,米糕香甜是香甜,就是有点干,卡在嗓子眼把他呛得眼泪都出来了。

孙权神色微微一变,但眨眼间便恢复如常,还给曹丕倒了杯茶水。

“孤都说了,叫你吃慢些。”

曹丕接过水喝了两口:“将军提到曹司空。”

“怎么,你怕他?”孙权问。

孙权这回提到了曹丕的亲爹。曹丕又慢慢饮了几口水,暗自揣度这句话该怎么回答。

说是等于自认细作身份,而且本来就不是父亲让自己来的,父亲如今正在黎阳;而答不是,就得说明自己跑来江东的理由,作为质子跑来江东的理由。

于是他回答:“曹司空远在黎阳,我便趁他不在城中逃出许都,怕他追捕……”

孙权想,如果这个小骗子没有说谎,那么眼下曹操手中的许都、河内都不安宁,这对他江东而言是件好事;而如果这个小骗子真是个骗子……

他看了看眼前的少年,少年一双蒲桃似的眼睛直直看着他,丝毫没有回避的意思。

孙权看他手上的两块米糕已经要吃完了,便将一整盘都推了过去:“都赏你了。”

米糕好吃,只是吃多了容易积食。

曹丕晚上没有睡好,次日一早又被院中仆役吵醒,见到孙权时,脸色黑得像对方欠他一个荆州。

小骗子着实有点脾气,孙权想,难道留在许都的质子待遇很好吗?能给他养出这样的性子。

曹丕伺候笔墨、端茶递水,让孙权享受着曹操的待遇——当然孙权自己不知道,不过他很受用,觉得这小骗子还挺贴心的。

他早间把山越的战报仔细查看了一番,伯言果真智谋过人,又俘获了青壮万余,孙权将这些山越俘虏编入军队,调遣去会稽。会稽郡正在造船,他要在江东训练出精锐的水师来。

曹丕没有再刻意去看孙权跟前的竹简,不过他能看出孙权的愉悦,想来文书上有好消息。

江东如今最头疼的是会什么?是强敌环伺还是人心不齐?孙权拿到的是哪方面的好消息?曹丕没睡饱,心情又不太好,他想不出来。

墨块倒在案几上,发出了轻微的响声。孙权侧头一看,小骗子在打瞌睡,脑袋都要埋到案几底下了。

很多年之后,吴王听魏宫来的使者说,他们陛下早生华发、通宵难眠,可是吴王不太相信。他记忆里那个小骗子小细作,聪明狡猾、能吃能睡,虽然偶尔会写点酸溜溜的诗句还掉眼泪,但怎样看都不该长成如今这个劳心忧神的魏帝。

但他后来偏偏就成了这样。

孙权不是很善良,所以他曲起指节,咚咚敲了两下桌子。

曹丕惊醒,一下子弹了起来。

“你昨晚在孤的府上做贼吗?”孙权笑眯眯地调侃他。

曹丕还没回答,外面便有人来报,说周太守到了。

孙权陡然端正了姿态,语调热情得像是接亲的小叔子:“快请!”

周瑜来了,曹丕醒了。

曹丕喜欢佳肴、珍宝还有‍‎‌美‍‎‍‌‎人‌‎‎。这种事情在许都不算什么秘密,反正子建知道、荀令君知道,他英明神武、崇尚节俭的父亲也知道,并且明显对他前两项偏好不满。

父亲不满,曹丕只好被迫主动节制,至于第三项——宛城的事情才过去五年,曹操又有什么立场说他呢?

反正曹丕也只是喜欢看漂亮的女人和男人而已。

周公瑾就是个好看的男人,风度翩翩文质彬彬,是曹丕喜欢的类型。

周瑜来汇报军情,而所述内容竟然是曹操在黎阳与袁谭交战的情况。

“曹操数攻黎阳,袁尚往救,连战皆败,遂退兵固守。”周瑜道,“袁本初已死,其诸子凡庸且兄弟不合,绝非曹孟德之对手。”

消息是好消息,但曹丕是从江东的人口中听到,又觉得这消息不那么好了。

孙权问:“公瑾,若是曹操肃清袁氏,顺势平定了整个北方,你觉得他之后会做什么?”

“南征。”周瑜笃定道,“故而主公要快,在曹操腾出手来之前稳固江东——”

他上前一步,修长的手指点在墙边挂着的舆图上。

“拿下荆州。”他的指尖游移在荆襄九郡间,最终停在了其中一处,“先取江夏。”

曹丕默默听着、看着,周瑜的气度叫他想起荀令君——令君十余年前投奔父亲时,想必也是这样运筹帷幄、挥斥方遒。

江东竟有这般人物。

一旁孙权听得拍案而起:“好!孤定让公瑾这个江夏太守,做得名副其实!”

二人又闲聊片刻家常,周瑜关心了一番吴国太身体安康否,而孙权问了几句周循的学业。

听闻周循书念得不错,孙权转头对曹丕道:“魏桓,备车。孤要去公瑾府上看看循儿。”

待到曹丕离开后,孙权问周瑜:“公瑾觉得这个魏桓如何?”

周瑜沉吟:“看他方才神色,并不像细作。”

“他可信?”

“不。”周瑜摇头,“此人只是暂且没有特别可疑之处。”

然而许都逃出来的质子,这个身份本就值得怀疑了。

“是吗?”孙权皱皱眉,“孤倒是觉得他今日有一点挺可疑的。”

“哪一点?”

“他一直盯着公瑾看。”

未时初,曹丕跟着孙权到了周瑜府上。

府中仆役温了酒,孙权与周瑜对饮,周循被叫上来背诗文。

周循长得很像他父亲,是个清秀的孩子,曹丕听他背诗就想起子建。

子建比周循大不了几岁,小时候也生得白白净净,牙还没长齐的时候就喜欢往曹丕跟前凑。

“二哥二哥,玩弹棋!”

其实他也不一定要玩弹棋,重点还是在于二哥。

可是曹丕懒得应付说话漏风的小娃娃,总打发子建去背书——诗经楚辞淮南子……什么都行,只要别来烦他。

“要先把书背好了才能玩。”曹丕抱出一堆竹简,摆出严肃的样子。

曹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开始看那些堆起来能把他人挡住的千古文章,然后曹丕就拉上夏侯尚等人,跑出去打猎游乐了。

只是没过多久,子建竟然真的把那些诗赋文章给背了下来。

堂上一板一眼背着《孟子见梁惠王》的周循仿佛就是当年的子建,而子建到底也没有把书背给曹丕听,他跑到兄长跟前,他的二哥又打了个哈哈敷衍他。

还是后来在父亲面前,子建出口成章、词句典故手到擒来,惊艳了一众宾客,曹丕这才知道子建已经将那些诗经楚辞淮南子烂熟于心。

这里没有一众宾客,不过孙权可以被周循惊艳到。

孙权表示欣慰,说循儿二十年后又是个运筹帷幄、惊才绝艳的周郎。夸着夸着牵扯到曹丕,孙权苦口婆心:“魏桓,你如今年少,也要多读书。”

曹丕面色不善:“我读过书。”

孙权不依不饶:“都读过些什么书?”

曹丕刚想悉数展现自己胸中经略,但话到嘴边又顿住了。

他现在不是曹司空家的二公子,是魏种留在许都的质子,又从许都逃到江东。

“只大概看过五经,能认字写字罢了。”

孙权眼中的碧色愈发深沉,他盯着曹丕审视片刻,在曹丕感到不适前收回了目光。

“那也不错。”他从酒卮中舀出酒水,缓缓倒入双耳羽觞中,把羽觞推到曹丕跟前,“赏你了。”

羽觞很满,曹丕小心接过,但还是洒出不少酒水。

孙权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将羽觞中的酒液一饮而尽,然后拍手叫了声好。

-----

①《三国志·魏书》: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本章依旧没什么背景,二丕后面的东吴游记应该都没什么背景了,属于我纯粹瞎编的内容。

写到周瑜的戏份我就想到《更漏乍长》,好虐啊好虐啊……然而这里的cp是权丕,没准备让仲谋对嫂子产生什么想法。

也没准备让二丕对别人的嫂子产生什么想法。

最后一段的红楼风孙权劝学算是个人的恶趣味。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