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启封”
-----正文-----
在闻迩的记忆中,圣诞节和普通日子别无二致。
诚实地说,任何节日在孤儿院里都是一样的,没有特殊的活动、特别的晚餐,偶尔有些日子,外面的某些组织或团队会在春节、中秋这样的节日里挤进院里进行慰问,留下些水果礼盒和盒装月饼,拍完照片后迅速离开,如此重复。在中秋之后几天把坚硬油腻的月饼当作贵价零食仔细吃的,除闻迩之外恐怕没有几个。
他在小学时才得知一年的末尾竟然还有一个圣诞节。班级里的某个同学将听来的童话当真事告诉他们:在24日的夜晚入睡前许下愿望,一个红鼻头白胡子的老人会把想要的东西放进床头早早准备好的袜子中。
闻迩每天睡前都向自己泼一盆冷水浇灭期待,因为圣诞老人绝对不可能把想要领养他的人塞进他放在枕头边的袜子里。24号的晚上他吃过晚饭早早上床,伴着院里一些孩子不停歇的哭闹入睡。第二天清早醒来,睁眼仍是院里灰白色的天花板,起床,穿衣,洗漱,吃饭,然后去上学。
圣诞老人不会来,他的愿望也不会实现。之后每一年的这一天,他都是这么过的。
不过这一年,略微有所不同。
也许是考虑到过早拿到礼物会让学生没有心思上之后的课,一直到晚休前班主任才让学生帮忙把礼物统一拿进了教室。大大小小的盒子堆满了讲台,从外经过的他班学生止不住向里面张望。
“都贴有名字,大家注意看,不要错拿别人的啊。”班主任站在角落,笑意吟吟地提醒道。
过道间人来来去去,闻依在座位上没有动。小林在前座调侃道:“闻依,你一定是乘火车的时候要等大部分人都结束了才去排队检票的那种人吧?”
方才有同学将属于他的礼物递给了他。一个中号的纸袋正安安静静竖立在他的桌面上。
闻依笑了笑,没有回答。
一分钟前闻迩听到别人叫他的名字,去了讲台,但还没有回来,而是在外圈等着,因为说过顺手帮闻依拿。没一会儿,他拎着两个袋子走回来。闻依原以为他会先好奇收到了什么,没想到闻迩忽然蹙眉停在过道,疑惑地抬起手端详了一下拿着的礼物,又看了眼桌腿。
闻依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里赫然放着一个盒子,包装纸的左下角贴了一张标签,上面写着“闻迩”。
闻迩将手中的一个袋子递给闻依,回座位上坐下,反复检查确认两份礼物上面都写着他的名字。
如果是抽签环节失误,那么抽到最后会有一张姓名纸条遗落,班里的某个人便收不到礼物。闻依抬头看了眼讲台,原本堆起来的礼物被拿得一干二净,也没有人报告说自己没有收到礼物。在旁监督到发放完礼物的班主任正欣慰地看着他的学生,并叮嘱不要因此影响晚自修。更何况,在此之前他就已经说过“每个人都有一份”。
其中一份是不属于这个活动环节的。闻依看着闻迩手中的两份礼物,心想。他把目光重新放到手中的习题册上,一本他的,一本闻迩的,圈划要求完成的题目。
“怎么办?”闻迩推了推闻依的手臂。
“什么怎么办?”闻依没认真理会他。
“多出来的礼物,怎么办?”
“拿着。”
“就这么拿走?”闻迩确认道。
“两份都写了你的名字,就都是你的。”闻依说。他将习题册丢还给闻迩,一句“回家”还在口中未吐出来,就听到小林的劝慰。
“我也觉得你可以两份都收着,”他说,“既然写了你的名字,就说明对方知道这份礼物会送给你。”
他刚才启封了礼物,闻依看到他在拆出礼物的瞬间露出了惊诧而收敛的笑意,似乎十分意想不到。那份礼物很快就被用上,撕掉的包装纸叠得平平整整,连同盒子一起被放进了腾出一块地方的课桌内。
“其实我可以告诉你。”小林压低声音,笑着眨了眨眼。
他指了指其中一个盒子,说:“这是我的。”
“你准备的?”闻迩有些懵,随后第一反应是对方泄露了秘密,“谁送谁不是需要保密的吗?”
“无所谓啦,反正大家最后差不多都会知道的。”小林摆了摆手,让他不要在乎那么多,“你也可以现在就打开看是什么,我不介意。”
闻迩闻言,看着两份礼物陷入沉默,不知正在做什么思想斗争。
闻依感到烦躁,就像在观看一场魔术,明知一切都是虚构的,观众却仍为此发出赞美的惊叹。
“闻迩,”他出声打断对方的思考,“回家了。”
闻迩点点头,迅速收拾了书本习题,拿起两份礼物随后对小林道谢,“谢谢你的礼物。”
小林两指并拢抵住额角,向前一挥,笑道:“不客气!”
一只灰黄菱格纹的发卡随着他的动作露出一点边角,闻迩的脚步一顿,最终没说什么,拉了拉闻依的衣角抽绳,说:“走吧。”
冬季天黑得很快,还没有到六点,夜幕便笼罩下来。地铁有些拥挤,闻迩站在闻依身边,他今天没什么话和闻依说了,出神地注视着车厢外在黑暗隧道中浮空的电子广告牌。
礼物袋隔在两人中间,随着车厢晃动时不时挨到闻依的腿。而他往旁边挪一点,闻迩又下意识地跟过来,闻依便只能忍受礼物盒子的尖角戳在腿上。
“直到去年圣诞节我都没想到过竟然真的能在这一天收到礼物。”闻迩突然开口低声道。他好似终于从广告牌上收回神,低下头看了眼,接着将袋子换到另一只手上。
“嗯。”闻依回应。
“孤儿院里基本没什么过节的氛围。”
“外面也没有人会特意过圣诞节。”
“其他节日也一样。”
“你现在不在孤儿院了。”
闻迩沉默两秒,“也对。”说着说着,他忽然笑起来,“没想到我能一下子收到三份礼物。”
闻依用眼神询问他第三份礼物是什么。
“以前所有能够许愿的日子,我都许同一个愿望,希望能有人领养我,早点从院里出去,有个家——现在它实现了,我算它也是一个礼物。”
闻依回过头,看向对面,玻璃车窗上映照出的闻迩的脸,眼眸低垂,表情平静。闻依淡淡地说:“这个礼物不怎么样。”
甚至于说降生于这个世界,遇见闻容,遇见他,都是那么可悲可怜。无法更改的生命起点仿佛一个可笑的程序错误。
“勉强算好。我没有那么高的要求。”闻迩说,一边晃了晃两个礼物袋,“何况我还收到了这些。”
“喜欢收到礼物?”闻依问。
闻迩不满地看向他,“你嘲讽我?想要收到礼物是很奇怪的事儿吗?”
真正需要他只理解字面意思的时候他又做不到了。闻依懒得和他争辩。
一路拌嘴,地铁到了站,两人慢慢走着回了家。闻迩进门第一件事是将礼物放到茶几上拆开。
冬天菜凉得快,闻依端着盘子进厨房加热,听到闻迩在客厅问他,“别人送给你的是什么?”
闻依说:“不知道。”
“不拆开看看吗?”
“你拆吧。”
客厅里便传来一阵撕纸声。
热完菜,将饭菜重新端上桌,闻依看了一眼闻迩,向他走过去。茶几上堆放了三份礼物,闻迩正面对它们思考着什么,见他来,指了指其中的一份,说:“这是你的。”
是一张大尺寸的风景画拼图。也许是哪位画家的名画,闻依记得并不清楚。他看向旁边的两份礼物,一边是个纸雕日历,闻迩似乎为了研究它已经撕掉了起码一个月的时间,它之后的价值估计止步于纸雕了。另外一边则质朴简单而意味深长得多,是一条白色的围巾。闻迩还没有动它,方方正正地待在盒子里。
“这是小林送的。”闻迩指着围巾。
闻依未作回应。
“不知道谁还特意送我这个。是叫我珍惜时间的意思?我都怀疑是哪个老师塞给我的。”闻迩看着日历,寻求回答似的说。
所以先入为主才那么可怕,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只是说出了部分真相,就能让人根据背景自动将其合理化。闻依很明白,在此刻更是明白得感到厌烦。他说:“为什么这个才是别人额外送给你的?”
“因为旁边那个是小林送的。”闻迩不解。
“是吗。”闻依说,“要我给你出一个题吗?二十五人依次抽签不放回,两个人抽中彼此的概率是多少呢?”
“概率小就不可能发生吗?”闻迩蹙眉站了起来,他直视闻依的眼睛,鹿似的眼里泄露出怒气,“你今天说话怎么总夹枪带棒的?哪里不高兴能不能明白点和我说清楚?”
闻依冷笑着说:“我不高兴你脑子钝成这个样子。”
可是迟钝,不也正是他所希望的吗?闻依在话语冲出口的一瞬间冷静下来,忽然觉得自己自相矛盾得有些可笑。或早或晚,闻迩必然能知晓这份礼物背后之人的心意,他自作主张地点破又有什么意思?闻依对自己不受控的情绪产生厌恶,他将所有尖锐的话语咽回去,转过身,说:“来吃饭吧。”
“……好。”
一场争吵平息得莫名其妙,直到吃完晚饭闻迩都没想明白闻依为什么就赞同了他。也许是闻依的确认识到他错了,但大概率是懒得和他吵。没等他抓住些蛛丝马迹,就被闻依遣去收拾撕了一茶几的日历。
清理完一桌纸屑,闻迩将几份礼物都收了起来,扬声道:“拼图给你放到哪里?”
厨房里的闻依收拾完脏碗筷,走过来,“随便你。想玩的话你拿去玩吧。”
“好歹是别人送给你的礼物,认真点对待行不行?”闻迩说,“给你放你书柜里。”
闻依说好,看向另一边封进包装盒的围巾,“不用吗?天气冷了。”
“你不是这个月初才给我买了吗?用不着这个。”闻迩将围巾盒子和拼图叠到一起拿起来,看向闻依,“一会儿进一下你房间。”
闻依沉默了一会儿,才点点头。闻迩从他平静的脸上看不出什么来,他虽会察言观色,却无法读心,闻依总是把话藏在什么地方又藏得太深。
究竟还要多久,才够闻依对他毫无保留地敞开心门?
进入闻依的房间,摁下门边的灯开关。书柜在书桌左边。不知那么多书闻依是不是每一本都看过,毕竟他不常玩手机,闻迩想着,好一会儿才勉强在不打乱书籍位置的前提下找到一个可塞入拼图的位置。然而书本在不稳定状态下就像排多米诺骨牌——一个个随着倾倒,“啪”的一声将拼图拍了下去,盒盖掀开,完整的一幅画顿时泼洒成一地碎片。
亏得是没完成的拼图。闻迩庆幸地想。他蹲下身去将拼图拢起来装进盒子中,忽然间,在书桌与书柜的夹角处发现了一个木盒。盒盖是单向抽拉式的,并没有关得很严密,一块拼图碎片正好卡在入口缝隙中。
一包干燥剂落在盒盖上,包装上印着常见的“警告!请勿启封”。
闻迩将其他的碎片收拾完,确认不再有遗落后,把木盒稍微拿出来了些,将干燥剂和最后一块拼图碎片丢回包装,拉开了木盒。
里面的东西让闻迩一怔。他低下头皱起眉头,仔细打量着盒子里的东西——仿佛一个古怪的小型博览园。能够分辨出来的,是两盒洁白纤细的骨头,似乎来自什么小型动物;一包抽成真空的密封袋中装有数根鸟羽;最奇怪的是一个较大的玻璃瓶,它的里面还套有一个玻璃瓶,瓶内似乎充满液体,一只色泽仍然鲜艳的金鱼悄然悬浮在内,木然的眼珠直愣愣地盯着他。
闻依对标本之类的也有兴趣吗?闻迩迟疑地拨弄了两下里面的东西,没有继续探究木盒更底层有什么,一是涉及主动挖掘闻依的隐私,二则在于他看着这个木盒心中莫名发凉不适。他合上木盒,将它摆放回原来的位置,接着安置好拼图,起身,关灯,退出房间,决定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