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第二百一十九章 象观

热门小说推荐

史实

-----正文-----

卢象观,字幼哲,曾受业于杨廷麟门下。

他天资聪颖,15岁即中秀才,“崇祯十五年乡试第一人,明年成进士”。

象昇死后四年,“上书讼兄冤,得赠户部尚书、太子少师,予祭葬”。

与卢象昇相比,“象观英略稍下其兄,而文采过之”。

他和兄长一样,都尽职尽忠于朱明朝廷。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的中央统治终结,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建政,即为南明弘光政权。

此时,卢象观担任中书舍人之职。

弘光政权覆灭后,卢象观退回家乡宜兴,“间道抵其家”。

此时,清兵南下,正逼近宜兴。

江南各地民众爆发了以反对“剃发令”为主要内容的抗清斗争。

卢象观也在家乡宜兴准备聚众起义,以阻止清兵入境。

于是,他召集宜兴城内各乡绅和士大夫们,共聚家乡的“明伦堂”以商大事,堂内悬挂着明太祖、明成祖的画像。

众人面对国破家亡、清兵压境的残酷现实,不禁悲愤万分,恸哭不已。

当卢象观提议举义兵抗清和谋筹兵饷时,众士绅却众口难调,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这令卢象观大失所望。卢象观决定独自筹划起兵事宜。

卢象观通过私访,找到了弃官后寓居西湖一带的原明军参将陈坦公(名安)。

陈安曾是卢象昇部属,善用大刀,生得红脸硕壮,真是一位难得的武将。

卢象观和陈安相谈甚好,决计起兵抗清。两人一同回到宜兴,开始筹划起事。

卢象观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宜兴各地的义兵闻之,亦纷纷聚拢而来,还包括一些水军。不久,抗清义兵部众多达数千人,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乡兵为援。

清兵骑兵已经到达宜兴,集聚于北门,他们四处为虐,百姓深受其害。

各部义兵相约深夜火攻清兵。他们决定在闰六月二十五日深夜为期,城门口放火为号,届时各路义兵和乡兵同时见火出兵,袭击清兵大营。

不巧的是,清兵在南门焚烧乡民庐舍,引发大火,此时还不到二更时分。乡兵以为义兵放火起事,便提前击鼓发兵,结果各部抗清人马损失惨重。

尤其是抗清乡兵,没有实战经验,装备又差,根本不是训练有素的清骑兵对手。很快,乡兵损失殆尽。抗清义兵与清兵作战也遭受重创。

在深夜的战斗中,卢象观和陈安表现得十分勇敢。

卢象观率陈安等人,进攻清兵,正当接近敌营时,却遭受清兵流矢袭击,头耳一侧被射中,血流如注。

幸得陈安拼命殿后保护,卢象观才得以脱险。陈安凭着他的英勇与机智,也全式而退。

之后,卢象观率兵退守张渚一带,在此休整一个多月。此间,丹阳人孝廉葛麟、浙江人徐闇如、南京人毛得五兄弟也率部属来投。

卢象观的抗清义兵又恢复元气,自己的伤势也基本痊愈。值得一提的是,毛得五兄弟被其他部义军质疑,导致该部被清兵消灭,也让卢象观失去了一个出色的助手。

毛得五兄弟不愿意顺从清兵,率部逃离了南京城。逃出前,为了隐瞒身份,被迫剃发。

然而,卢象观部众都是没有剃发的,便怀疑毛得五兄弟是清兵奸细。

结果,卢象观也没有给毛氏兄弟们粮饷。这让毛得五等人很是伤心。当清兵来攻,毛得五向卢象观请战,欲以军功明志。

不幸的是,毛氏兄弟孤军深入,终英勇战死。卢象观闻之,“悔不善用得五也”。

有人评论毛得五、陈安之死时,感叹道:“嗟乎!使得五在,陈安岂至以独立毙哉?”

不久,清兵从宜兴水陆并进张渚,决战时刻到来了。

陈安率数十人防守新桥,与清兵骑兵血战。

尽管陈安等人拼死厮杀,还是寡不敌众。陈安遭遇清兵水军的鸟铳的袭击,大腿受重伤。此时清兵趁机上前,刺死陈安。

此时,清兵营里有位李某,与卢象观有故交,他写信欲招降象观,被象观拒绝。

洪承畴曾与卢象昇协同镇压义军,不忍与卢象观为敌。

此时,洪承畴已降清,任江南总督,便遗书象观,劝之降清,并许以重用。

结果,洪承畴遭到卢象观大骂。

卢象观妻子陈氏见清兵来势汹汹,义兵大势已去,哭泣着劝说象观:“母老子幼,愿君自爱。”

象观按剑,厉声呵斥妻子。他甚至“迫其妻妾咸尽,无内顾。妾先死。妻且死,嫂止之”。

之后,卢象观向母亲拜辞,称:“儿将以身报国,母之供养有仲兄在。儿侍膝下止今日矣。”

和其兄卢象昇一样,又是“移孝作忠”。

卢象观与其兄卢象同、葛麟等退守长兴,又兵败小梅。葛麟执槊杀敌十余人后战死。

卢象观最后身陷太湖大泽中,为清兵所杀。

-----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